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名城 名校”效应凸显!常熟携手常理工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月18日,常熟市人民政府与常熟理工学院名城名校融合共建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举行,畅谈未来合作方向,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共赢。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市委副书记、市长秦猛,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士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江作军参加会议。
肯定了名城名校共赢共荣取得的成果
校地双方凝聚共识,完成了从单点结对到全面合作的转变;联合攻关,打通了高校科研成果应用的快速通道;平台共建,实现了创新载体的能级跨越。一年来的合作成果,印证了校地融合迈出关键一步,证明了战略合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共同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
融合共建必须聚焦“产创融合”这一主题,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实现更多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实际运用。
市级层面马上要出台《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行动计划》,希望理工学院参与到大科园这样的实体化平台运营中,聚焦声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需求,以“校”“园”的融合,放大创新的辐射力、研发的驱动力,壮大理工学院在常熟产业创新集群中的支撑力量。
融合共建必须聚焦“应用需求”这一导向,以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速引育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优质人才。
希望理工学院继续与常熟共建引才、留才的机制,探索应用型人才精准培养输送的模式。相关部门要组织企业招聘进教室、进宿舍,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到企业、融入社会,增强毕业生与企业、社会的关联度,推动更多毕业生了解常熟、留在常熟。
融合共建必须聚焦“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拓宽理工学院自身优势,深化地方支持保障,共同推进理工学院的能力提升、能级提升。
市委市政府将与理工学院一起,挖掘高校自身特色,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瞄准“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着眼产业创新需求,大力支持理工学院更名,发挥更深远的品牌效应。
深入推进“名城名校”是加速产创融合,加快人才强市的的关键一招。下一步,希望理工学院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紧密“强耦合”关系,以高校资源的“一脉新泉”激活全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一池春水”,共同谱写校地融合、协同创新、双创双赢的崭新篇章。
名城名校融合共建产业创新集群的启动,是校地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常熟理工学院会以此为契机,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在创新技术应用研究、创新人才培养集聚、高新技术成果孵化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全面构建校地发展共同体。
常熟理工学院将进一步彰显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进一步强化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依托名城名校融合项目加强自身内涵建设,进一步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根据大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更好地融合学科优势,推动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力求形成“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依大学而盛”的良性循环,努力携手“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共同书写校地合作共建新篇章。
会上,双方汇报了校地融合发展工作。
“工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江苏省车用氢燃料电池集成与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声功能材料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三大高端产业创新集群的合作共建协议签署,“常熟理工学院——常熟市科技镇长团”校团共建协议、“深化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建合作备忘录”签署。
会上还发布了“常熟市产业创新集群热力图”,常熟将紧紧围绕声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领域,依托重点板块、高端平台和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共同探索应用研究与孵化落地、应用人才精准培养、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有效路径,将校地融合发展的成果优势转化为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的创新动能。
市领导王建国、万晓军、李汉中、徐正参加会议。
21年初,常熟市与常熟理工学院签署了《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一年来,校地双方重点围绕“声学、新能源汽车、服装与电商”三大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不设限、重特色”的合作,取得了良好开局。
常熟成立了校地融合发展领导小组,首次建立起高级别、多层次、快反应的校地沟通协作机制。
一年来,领导小组出台政策文件个,召开联席会议2次、专题会议20余次,编发工作简报10期,以产业为纽带加深了校地双方的合作互信,校地融合发展正逐步驶入“快车道”。
常熟紧抓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和省科技综改机遇,借力常理工应用学科优势,为重点产业的突破发展提供创新“源动力”。科技局等部门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深入摸排我市企业“卡脖子”技术,链接常理工优势技术团队,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
经开区联合常理工全力建设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常理工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
高新区(国家大科园)会同常理工,共同促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项目孵化、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合作,推动昆承智能车、京东鲲鹏等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
服装城(莫城街道)与常理工在纺织服装检验检测、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共建方面积极对接产业和专家资源,共建的常熟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家校地共建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常理工根据企业需求组建了60个博士服务团队,深入一线“驻厂指导”;各板块组织近千家企业进校招聘宣讲,30家科技企业老总校地双聘进校授课,培养2000名“上得教室下得车间”的复合型人才。
常理工骨干博士携专业实习期学生,开创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外地学生留常率大幅提高。围绕五大产业高地发展需求,开设了产业亟需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开通了合作当年获批,次年直接招生的“绿色通道”;声学现代技术产业学院运用成熟的培养机制,实现了学生当年入学当年毕业,为我市声学企业培养了6名“特需”型人才。
产业招商/厂房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瓯乐棋牌的版权声明:本文由常熟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瓯乐棋牌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